麦新
麦新(1914-1947),原名孙培元,曾用名孙默心、孙克、铁克等。祖籍江苏省常熟县,1914年出生于上海。其父孙仪卿是常熟一家船户的独生子,于1897年变卖家产,随行医的表哥到上海谋生,开始在轮船招商局做茶房,不久自己开了一家卖开水的“老虎灶”。随着内河航运的不断发展,他很快又把“老虎灶”改作了代卖船票的“船票局”,最后在一家交易所里做了账房先生,收入丰厚,搬进租界,娶妻生子。
麦新就是这个家庭中最小的儿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麦新受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姐姐孙佩贞的影响,从小就喜爱音乐。然而在1929年,麦新的哥哥孙培风不幸亡故,父亲又突发脑溢血病逝,其家顿陷贫困。于是,麦新不得不中途辍学,17岁时进入外商“美亚保险公司”做练习生。年轻的麦新亲身感受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对帝国主义特别是当时凶恶压迫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充满了仇恨。
第19路军抗击日军
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事变,中国第19路军奋起抗击日军侵略。麦新立即开始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他加入进步的群众歌咏团体“民众歌咏会”,其间结识孟波、吕骥等人,参加了大量进步音乐活动,向群众教唱聂耳的《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洗星海的《救国军歌》和任光的《打回老家去》等抗日救亡歌曲。1936年8月下旬,麦新创作了处女作《九一八纪念歌》,由洗星海谱曲,很快传遍上海,受到了群众的喜爱。随后还创作了《向前冲》《马儿真正好》《礼拜工歌》,以及《只怕不抵抗》《保卫马德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等。其中《马儿真正好》。是用童谣“小小马儿郎”的形式创作的儿童教亡歌曲,它把杭目教亡的内容,同核子们骑竹马的游戏形式结合了起来,曲调生动活泼,既具有孩子们嬉游时的欢乐气氛。又融入了“冲锋号”“杀强盗”等歌词,从而使歌曲带有爱国战斗的色彩。最后两句“只怕不抵抗”,突出了主题,加深了歌曲的感染力,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救亡歌曲。当年,麦新还受上海救亡联席会议委托,与孟波编辑、出版第一本救亡歌曲集《大众歌声》。1936年12月,他在一幅被炸毁成废墟的马德里市区照片旁,写下了《保卫马德里》的歌词:“拿起爆烈的手榴弹,对准杀人放火的弗朗歌。起来!起来!全西班牙的人民,为了你们祖国的自由和独立,快加入为和平而战的阵线……”不久,他将这首词交给了吕骥,吕骥很快就谱成了这首反映中国人民国际主义精神的战歌,迅速传开,产生了很广泛的影响。
29年大刀队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平津前线的中国守军第29军武器装备低劣,几乎处于“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只是每人大刀一把,手榴弹六枚”的状况,只能组织大刀队与日军顽强作战。当时报纸报道“我大刀队应战,敌军全数被歼灭,断头者三分之二,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大刀队砍鬼子
麦新为此震撼人心的消息所鼓舞,随即作词作曲,一气呵成写出《大刀进行曲》这首气壮山河的歌曲,出于对29军大刀队的爱戴、崇敬之情,还在副标题上写了“献给29军大刀队”。歌词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歌曲慷慨激昂,仿佛战斗号角,这首歌很快发表在《大众歌声》第二集上,田汉又通过百代唱片公司录制成了唱片,随即在全国广为传唱,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成为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一支名歌。
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不久,中共上海地下党奉周恩来指示,组织了到张发奎第8集团军作抗日宣传的“战地服务队”,随该集团军开赴前线,麦新加入了该服务队,从事战地音乐工作。9月25日出发到达嘉兴第8集团军司令部,麦新即进行歌曲教唱,参加《保卫浦东》话剧的演出。在流动宣传过程中,麦新目睹了国民党的种种腐败无能,更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大众歌声》
1938年初春,麦新在浙江江山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随军转战广东、湖北、重庆等地。在《大众歌声》第三集中,他收录了20首苏区和红军流行的歌曲,并为了活应当时国共统一战线的实际状况,将《少年先锋队歌》改名为《抗日先锋队》(工农兵联合起来》改名为《中国人联合起来》,《红军歌》改名为《八路军歌》,《拥护人民政权歌》改名《拥护抗日军》,《送郎当红军》改名为《送郎歌》。为了成对国民党的妥协投降,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歌词中,增加了“坚决抗战抗到底拼命争取最后的胜利”等内容,并加编者注:“希望每个歌咏工作者能把这个歌传遍所有抗日部队中。”此集还收录了在延安创作的《陕北公学歌》《西北青年进行曲》《庆祝抗日军胜利》等一批革命歌曲。《大众歌声》第三集几经周折,一年多后才在桂林新知书店出版。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后,本歌曲集被列为禁书。
麦新
1940年1月,麦新被中共党组织派到第1集团军负责音乐工作。1940年10月到重庆见到《新音乐》主编、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李凌。1940年底,经周恩来和叶剑英介绍,麦新到达延安,先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部党支部书记、“延安作曲者协会”干事、边区音乐界抗敌协会执委、“聂耳创作奖金”评委等职,负责音工团运动科和音乐工作者协会的日常工作,编辑《歌曲》月刊,进行音乐理论研究、教育,音乐运动的调查整理和延安群众音乐生活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他认真领会和技行毛泽东关于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当时的革命现实斗争服务的主张,撰写了《创作不是少数人的事情》《是改变工作作风的时候了》《新的聂耳在工农兵中生长》等音乐评论文章,总结了有关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推动革命音乐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好的设想。与此同时,他带头实践,创作了《红五月》《志丹陵》,以及具有陕北风味的《南泥湾开荒》等有广泛影响的革命歌曲。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按照毛泽东制定的战略部署,麦新随大批干部奔赴东北。1946年2月被调往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哲里木盟开鲁县,先后任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参加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和武装斗争。作为人民音乐家,麦新在开鲁创作了《农会歌》《翻身五更》《咱们的游击队》《民主联军打胜仗》《反扫荡》等革命歌曲。1947年2月27日,麦新随开鲁第5支队配合辽吉军区野战部队第1旅解放了开鲁县城。到第5区万发永村开展工作,恢复政权,发展生产,拥军支前,编印县委机关报《工作快报》。6月6日,麦新参加完县委工作会议,又与县委书记商量《工作快报》的编印问题后,偕通讯员从第4区大榆树回第5区途径卢家段村西时,突遭百余名国民党部队伏击,负伤落马,宁死不屈,壮烈牺牲,年仅33岁。
麦新捐躯后,中共开鲁县委决定将第5区万发永村命名为麦新村;原第5区命名为麦新区、麦新乡,今改为麦新镇,还建立了麦新纪念馆。上海也为他建有开鲁路。
2006年10月,以麦新战斗牺牲在科尔沁草原上的事迹创作而成的电影《铁血北疆曲》拍摄完成,在银幕上展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人民音乐家的形象。而著名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更永远在中华大地传唱,记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铁血北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