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10月17日-19日,原创话剧《我这半辈子》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话剧《我这半辈子》改编自老舍一系列自传性质文学作品,以出生在小年夜的“常顺”为主角,讲述从他出生之日到而立之年渐渐找到人生方向的故事。
《我这半辈子》演出剧照。周毅然/摄
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1年及2024年度资助项目,原创话剧《我这半辈子》入选“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第九届老舍戏剧节。从小剧场沉浸式版本到“大剧场版”,此次上演的《我这半辈子》在舞台设计上进行了诸多升级。
舞美设计李彪介绍,《我这半辈子》“大剧场版”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了故事中两个重要城市——北京、伦敦这两地的建筑风貌。
《我这半辈子》演出剧照。周毅然/摄
故事中的“烟火气”,则体现在两处舞台设置上:其一是垂下的纱帘幕展现出各种城市风貌与相关故事元素,其二是在舞台上打造了一棵高大的树。
《我这半辈子》演出剧照。周毅然/摄
首演结束后,第一次饰演舒常顺的演员邢凯程说:“我发现小年(舒常顺)身上有太多经历和烦恼和自己的有一些相似,这让我很动容——原来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迷茫与现在年轻人的迷茫好像都差不多。”他从这部剧得到的启发是:“人在迷茫时,要不断地去总结自己当下做的,不要随遇而安,更要有勇气去找寻自己的理想。”
《我这半辈子》演出剧照。周毅然/摄
导演黄盈说,在通往寻找自我的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寻找自我”是一个“毕生的功课”,是不断修炼的过程。“它不是一次战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一把万能的钥匙可以打开所有的问题之门。”
黄盈还提到了《我这一辈子》中的一句台词,这句话出自老舍先生散文作品《宗月大师》——“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
《我这一辈子》后续将在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戏剧厅、顺义大剧院和天津大礼堂中剧场开启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