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当“一条大河波浪宽”又一次在剧场响起——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带你与英烈“相逢”

发布时间:2025-10-18 00:21:41  浏览量:4

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剧照。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近日,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在北京二七剧场精彩上演,当熟悉的音乐旋律响起,演员与观众手舞国旗,共同表达对祖国的深情祝福。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北京哆巴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创作出品《寻找李二狗》。截至目前,该剧已走过全国12座城市、演出37场。

《寻找李二狗》以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真实历史为创作基底,通过“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讲述当代青年寻找英雄战友“李二狗”的故事。剧中“李二狗”是虚构的象征性角色,代表志愿军战士群体,其形象承载着“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牺牲精神。

作为国内首部抗美援朝题材原创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在艺术呈现上实现了多重突破。其中,舞台以鸭绿江大桥钢架与旋转转盘为核心符号,用极简设计构建时空流转的意象,12名演员仅凭头盔、烟斗等道具便勾勒出敌我对峙的张力。音乐创作更打破边界:沂蒙山小调、陕北民歌曲调融入摇滚编曲,《家书》《长眠》等唱段以细腻旋律勾勒出战火中的个体命运,既保留民族韵味,又贴近年轻观众审美。

剧中没有宏大战争场面的堆砌,转而聚焦战壕里的细碎日常,比如亲历云山战役的初捷、临津江的冰血伏击、187高地的生死阻击,结识刚毅的班长、憨直的机枪手铁牛、爱说快板的突击手等性格鲜明的战友。《寻找李二狗》总导演、编剧、作曲、作词樊冲摒弃传统主旋律的宏大叙事,通过“假如我经历了那场战争”的视角叩问,让主人公常卫国产生从怯懦迷茫到扛起钢枪的蜕变,与战友们写家书、盼和平的鲜活日常形成强烈共鸣。

“音乐剧导演工作的基础是将音乐进行视听化分解,其核心是音乐。谈及战争与生死,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采用恢宏的管弦交响乐,在历史题材的战争戏中,交响乐无疑是大部分创作者的首选。”樊冲表示,而《寻找李二狗》则从当下的小人物视角出发,再切入到群像戏,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作曲要找到独属于这部音乐剧的“巧劲儿”。

如何平衡好“寻找”及“李二狗”的主题?

据介绍,在《寻找李二狗》中,“寻找”主题通过4句演唱贯穿始终——从寻找一个人到寻找一种精神,再到寻找到自己,一个主题实现上下幕三段式的戏剧推动。

“他有双勤劳有力的双手,他有身不怕输的硬骨头,他始终相信浩瀚的宇宙,有心中需要捍卫的自由”……“李二狗”的主题则通过8句唱词凸显,出现在上下两幕的结尾高潮处:一幕结束点题“他是这样的年轻人”,全剧结束点题“我们都是这样的年轻人”。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寻找李二狗》共有4个战争段落:《思密达》(智取美军关卡)、《较量》(云山战斗)、《伏冰卧雪》(突破临津江)、《阻击战》(根据三十九军华川阻击战改编)。全剧仅有12名演员参与,他们在舞台上如何呈现这几场硬仗?

樊冲表示,音乐剧最根本的两大创作语言是唱段和肢体。“比如,在《思密达》的高潮唱段中,我们采用中、韩、英3种语言同步演唱,旋律上也使用了极简的线条,甚至有些儿歌的曲调,再通过后期丰富的和声处理,带给观众饱满的视听体验,并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樊冲说,“而在《较量》中,唱段通过‘谁是王牌’的主题展开,用一首纯宣叙调来展示志愿军的战术运用以及战斗过程,呈现给观众的看点是‘仗怎么打’。”

此外,樊冲还介绍,剧中打仗的过程也采用歌曲小间奏来呈现,随着演员队形的变化以及舞台光影的变换以制造强烈的感官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在演员歌唱的过程中,表演细节随处可见。通过细节,能够更好地体现主人公的成长节点,也有利于塑造各色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

“到底是我的想象,还是我走进剧场,我已穿上一身绿色的军装……”随着返场歌曲真挚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寻找李二狗》落下帷幕。

演出结束后,有观众感慨道:“剧中既有战争的残酷,也有闪耀的人性光辉。看到年轻的小战士为和平而牺牲,我的眼泪根本停不下来。这部剧对我的启发很大,以后我辈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牢记历史,努力奋斗。”

■中国城市报记者 胡安华

标签: 音乐剧 剧场 李二 樊冲 临津江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