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音乐可以疗愈心灵,专家分享4个居家听歌法

发布时间:2025-10-11 05:19:58  浏览量:5

音乐可以疗愈心灵。10月9日,在一年一度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上海健康播报”第九期发布会特别聚焦心理健康,主题是“音乐疗愈,美丽心灵”。

10月9日,“上海健康播报”第九期发布会召开。主办方供图

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表示,音乐就像个多面手:生理上,它能直接给你“降降温”,调节心率、血压,让身体从紧绷状态放松下来;心理上,它是你的“灵魂知己”,能帮你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安全地宣泄出来;社交上,它又像个“社交粘合剂”,能帮你集中注意力,和别人更好的互动。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婚姻家庭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心理治疗师刘乐补充道,音乐疗愈在处理一些心理“小麻烦”上特别在行。比如,它能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一个非语言的“情绪垃圾桶”,患者还能通过创作音乐提升积极情绪,对抗无助感;对焦虑症患者而言,舒缓的音乐可以直接给身体“松绑”,降低压力激素,把人从胡思乱想的死循环里拽出来;对于自闭症谱系的孩子来说,音乐这个“通用语言”能激发他们的社交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音乐疗愈已经从艺术走向了科学,不是自己听听音乐就能发挥健康作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乔颖强调,自己戴着耳机听歌,和专业的音乐治疗不是一回事儿。自己听歌像是饭后散步,是很好的放松;专业治疗则是在康复教练指导下的针对性训练,有明确目标和方法,比如跟着节奏打鼓、一起写歌等。未来,随着AI、VR等技术的加入,音乐疗愈还会变得更智能、更有趣。

谢斌提醒大家,关于音乐疗愈,有几个常见的误区。比如,有人觉得音乐疗愈总是积极的,其实音乐也可能勾起伤心往事,自己听时可得小心,别越听越悲伤、愤怒;还有人迷信“万能疗愈歌单”,但音乐偏好太个人化了,你觉得舒缓的,别人听着可能就烦躁;更重要的是,音乐疗愈不能替代看病吃药,它只能是正规治疗的“助攻”,不能当主角;最后,别以为只有古典音乐才管用,想发泄时,来点摇滚可能比莫扎特管用多了。

如何能把专业的“音乐疗愈师”请回家?几位专家们给了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情绪匹配法,心情烦躁时,别硬逼自己听欢快的歌,先听点和当下情绪差不多的,等情绪释放了,再慢慢换成舒缓的;主动倾听法,每天用5~10分钟,找个安静角落,闭上眼睛专心听一首纯音乐,让注意力跟着旋律走,就像给大脑做了一次“大扫除”;还可以试试音乐放松练习,睡前半小时听点节奏慢的音乐,配合深呼吸,可以助眠;或者在做冥想时放点轻柔的背景音乐,能帮你更快地静下心来。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音乐 疗愈 疗愈心灵 居家 谢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