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臻)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中央戏剧学院特邀主办,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部、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中央戏剧学院国内合作与交流处承办的“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将于4月25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盛大开幕。本次展演围绕“原创戏剧,时代共鸣”这一主题,精心打造了“北京主单元、乐山展演月和高校展演月”三大核心板块,展现话剧艺术的多元魅力。从4月至9月,将有25部展演剧目在北京和乐山“双城”上演,为两地的戏剧爱好者带来百余场舞台盛宴,共同见证话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将于4月25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盛大开幕。
此次展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话剧院艺术家的回信精神,坚持“重视原创、紧跟时代、艺术精湛、服务人民”的宗旨,通过“央地合作”模式深化戏剧艺术与区域发展融合,着力构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长效机制。依托中国国家话剧院专业优势与北京市西城区悠久文化底蕴,实现优秀剧目、文化活动与资源的基层下沉,并借力北京、乐山双城联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演员秦海璐录制视频推荐“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
今年展演在坚守历届原创性根基基础上,赋予话剧艺术新时代文化使命:既强调作品原创性、独特性与创新性,引导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焕发中国话剧多元生命力,更注重挖掘时代精神内核,通过思想碰撞与情感共鸣构建舞台与观众的心灵桥梁,使话剧成为记录时代风貌、引领精神追求的文化载体,彰显新时代文艺工作的使命担当。
演员张艺兴录制视频推荐“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
主单元环节:经典IP强势回归,大小剧场多元绽放
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自2015年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原创话剧的蓬勃发展,历经九届的深厚积累,已然成为展示原创话剧成果、促进话剧创作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站在十年辉煌发展历程的全新起点上,本次展演不仅全情回顾了前九届的精品佳作,更迎来了令人瞩目的新作品,以此共同绘就了一幅艺术与时代交融的画卷。值得一提的是,主单元展演期间,主办方特别策划了“十周年海报回顾展”,集中展示了从首届到第十届参演的所有剧目海报,精彩再现了历年来的艺术成就与瞬间。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话剧版《大宅门》作为“开幕大戏”拉开展演的序幕。该剧自2013年诞生之日起,即创造出了“戏未排完,票先售罄”的奇迹,巡演之地皆一票难求、口碑爆棚,成为国家话剧院的保留剧目。话剧《大宅门》将大型电视剧《大宅门》浓缩成约两个半小时的话剧,演绎了白家老号在重重磨难中熬过清末、民国、抗日战争,解放后公私合营的曲折故事。时值十二周年,话剧《大宅门》再度强势回归,吴樾、王新、刘佩琦、常玉红等实力派演员倾力出演。除此之外,由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出品、演出的话剧《白鹿原》也将同期登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话剧《大宅门》剧照,该剧将作为“开幕大戏”拉开展演的序幕。
在展演主单元其他大剧场剧目中,5月-8月,话剧九人“民国知识分子话剧系列”作品《春逝》、上海戏剧学院与福建宁德市周宁县委宣传部(文旅局)联合出品的大型原创话剧《树魂》、青岛市话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话剧《烟火人间》、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现实题材话剧《如歌》、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原创话剧《京报》、北京风雷京剧团“梨园三部曲”之《网子》、新青年剧团多媒体影像戏剧《世界旦夕之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舞台剧《浪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创历史大戏《杜甫》九部作品,将先后登上国家话剧院剧场、国家大剧院与首都剧场的舞台。
话剧九人“民国知识分子话剧系列”作品《春逝》剧照。
从5月起,由冯陆编剧、导演的话剧《爱情失格》,闫小平编剧、邵泽辉导演的话剧《万火关》,王婷婷编剧、导演的纪实剧场《裁·缝》(老顾篇),以及何雨繁编剧、导演的话剧《围雾迷城》等作品将先后在国话先锋智慧剧场上演。在此期间,北京人艺经典小剧场话剧《我爱桃花》,也将再度回归,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上演。在本次展演的小剧场作品中,不仅将呈现国家级院团与当代优秀中青年导演的匠心之作,更有来自全国各地院团的优秀作品同期亮相:由内蒙古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出的话剧《Hi,我找吕布》,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出品并演出的话剧《孤村》,这两部作品将分别登台国家话剧院小剧场。
西城区:十年戏剧生态建构,开启群众艺术精品化新征程
作为首都核心功能区,西城区始终以文化强区建设为战略支点,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宏大叙事中,开创了“文脉传承与当代创新”的双向赋能模式。历经十载深耕,西城区与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战略合作不仅缔造了“央地协同”的里程碑式合作典范,更在戏剧生态培育领域形成了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西城模式”。这片浸润着百年文化积淀的京味沃土,近年来通过举办多样化的群众性特色文化活动,使戏剧艺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作为第九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上唯一一部群众性戏剧作品,由西城区文化馆打造的原创话剧《京报》,将再度回归本次展演,在北京与乐山两地上演。与此同时,在持续优化原有展演活动的基础上,还将继续着力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深入基层,特别设立西城区文化馆活动单元。在展演期间精心策划了系列公益活动:“我与大师零距离”剧目演后谈、大师工作坊、高清剧目影像放映及展览等,旨在通过这些互动性强的活动,让市民更深入地感受戏剧的魅力。
展演期间还将推出多场“学生公益专场”演出活动,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话剧艺术。在票价方面,本次展演将继续秉承惠民原则,采取低票价政策,确保更多市民能够轻松走进剧场,享受高质量的话剧盛宴。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将进一步深化文化惠民理念,拓展基层文化影响力,为推动中国原创话剧的普及与发展贡献力量。
双城联动:高校赋能邀请展,十载蝶变再出发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对于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在举办形式上实现了创新突破,展演活动将从北京拓展至乐山,启动“乐山展演月”,实现两地同步。5月,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导演的话剧《四世同堂》将作为“乐山展演月”开幕大戏,在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礼堂上演。在此之后,由赵淼编剧、导演的三拓旗形体戏剧《水生》,杭州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纪录式戏剧《了不起的你》,根据老舍文学作品创作,由黄盈编剧、导演的话剧《我这半辈子》,以及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原创话剧《京报》,四部作品将先后在乐山夹江剧场、乐山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乐山沫若剧场上演。
在乐山展演月活动期间,乐山市内剧场还将举办六场展映活动,轮番呈现国家话剧院经典剧目《青蛇》《抗战中的文艺》《苏堤春晓》三部近年来备受观众好评且兼具艺术价值与市场口碑的优秀作品,带领乐山观众领略国家级院团丰沛的艺术底蕴。在致力于弘扬话剧艺术的同时,着重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与戏剧爱好者走进剧场,深度体验并爱上戏剧艺术。乐山展演月期间还将举办“戏剧普及工作坊”活动,届时,来自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们将深入乐山校园和群众之中,开展一系列系统且深入的表演培训和专业指导。参与者将深入体验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提升表演技能。最终,他们将以汇报演出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本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将首次走出北京,采用双城举办的形式。组委会还将举办专题研讨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及从业者共同探讨双城互动的办展模式,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办展提供理论方向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话剧《北上》剧照,将于9月底登台国家话剧院剧场,为本次展演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新时代的文化发展中,为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青年学生人文素养,本届展演特别增设高校展演月活动,将高品质的话剧演出带入高校,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9月,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将相继上演两部特色鲜明的剧目:由中央戏剧学院杨占坤教授编剧、刘立滨教授导演的原创话剧《告别》,以及由江苏常州市滑稽剧团带来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这两部作品将为年轻观众展现多样化的舞台艺术魅力。由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演出的大型话剧《北上》,将于9月底登台国家话剧院剧场,为本次展演画上圆满的句号。
“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为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期待未来持续深化双城合作机制,以艺术为纽带推动跨地域文化创新共同体建设,让每一次展演都成为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