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世界音乐学第一人”——“乐圣”陈旸。
据史料记载
南北宋时期
闽清县云龙乡际上村
考中进士、举人、秀才者
不计其数
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学霸村”
你可曾听闻
“五子四登科”“一门九进士”
传颂的便是陈氏家族的佳话
陈旸受其仲兄
——编著《礼书》的礼学大家陈祥道影响,著成《乐书》二百卷,这部巨著是世界上第一部音乐和表演艺术百科全书,陈旸被后人尊称为“乐圣”。理学大家朱熹
称赞“二陈”是
“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
陈旸(左一)、陈祥道雕像(记者 石美祥/摄)
“不学孙吴与六韬,
敢将驽马并英豪。”
苏轼《奉和陈贤良》
诗前二句
赞陈旸奇才以布衣中制科
陈旸,字晋之,精通音律,北宋音乐理论家,古代八大音乐名人之一,为宋代宫廷雅乐派代表人物之一,闽清云龙乡人。
绍圣元年(1094)陈旸以布衣身份中“贤良方正能言极谏制科”入仕,授顺昌军节度使推官,后任太学博士。他用40年时间编著了一部200卷的音乐百科全书《乐书》,系统阐述了儒家乐学理论。
陈祥道、陈旸纪念馆主建筑
120字学习法
在闽清县云龙乡际上村,关于有一个陈旸是如何博览群书的故事。相传,古时际上村口有一棵巨藤横卧村口溪水两岸,少年陈旸每日在桥上往返,一趟都是一百二十步。一日他在浏览书卷之时,突然心生一念,自己每日读书虽多而无法牢记,何不只认读一百二十字,将之背熟读透?遂践行之。
陈旸的这一独特的读书法,想来为他后来完成鸿篇巨制《乐书》,奠定了知识基础。
南宋进士陈善在《陈晋之(陈旸字)读书法》中这样评价:“读书唯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读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是虽一岁未曾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而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孝祥也曾慕名来到际上村,并在陈旸读书处题写“起傅崖”三字,咏七律一首,也对陈旸极是景仰。
《乐书》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
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专著
也是对北宋以前音乐理论的
一次历史性总结
比欧洲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
德国《音乐词典》早了600多年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二陈”所著的《礼书》《乐书》
巨著耀千秋
《礼书》和《乐书》在清乾隆年间被收入钦定《四库全书》,亦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乐书》与《礼书》相呼应相配合,构成了“二陈礼乐文化”。两部巨著分别是宋代礼乐文化水平最高的专著之一,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鲜明的特征,即伦理精神和艺术精神。
《乐书》卷目浩繁,共达200卷之巨,收录音乐条目1300余个。这部音乐通史,记载了上自三代,下至宋朝的历代乐制、乐论、八音、歌曲、百戏、五礼之乐等,而且每一类条目皆纵贯古今,溯源明流,通其原委,详加论证。更为可贵的是《乐书》中还有大量插图,保存了很多乐图资料,据统计全书共有插图517幅,涉及乐器、乐律、舞姿、舞器、舞位、乐器排列、五礼等,可谓无所不包。
专家学者研究认为,陈旸的《乐书》创造了多个“第一”,正因为这部巨著是世界上第一部音乐和表演艺术百科全书,陈旸被后人尊称为“乐圣”,他对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学的发展都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称得上是北宋时期“世界乐学第一人”。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冯洁轩教授评价:“检阅陈旸《乐书》,可以清楚地了解中国两千年来一脉相承的儒家的艺术观、音乐思想。即使历代《乐书》基本失传,我们也不难通过陈旸《乐书》的章节安排和内容而略知它们的大概面貌。就这点而言,陈旸《乐书》是一个可供学者解剖、分析、研究的典型,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株完整的标本。”
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廖辅叔在1964年编著的《中国古代音乐简史》中评价陈旸:“他给我们留下了一部经过整理的音乐百科全书式的纪念碑性著作。”
综合:
福州晚报
林春长 刘露 石美祥 陈军辉 许庆凤《宋代礼乐“二陈”为峰》
张浩清 林春长 石美祥 陈军辉 许庆凤《凤凰山下的两只“金凤凰”》
林春长《闽清际上村:千年古村走出两位礼乐大家》
陈木易 林春长 陈军辉 许庆凤《世界音乐学第一人、乐圣陈旸著《乐书》二百卷 书中有家国“乐”学传千秋》
翁宇民 陈暖《际上:宋朝古村,千年桃源》
林春长 陈军辉 许庆凤 石美祥《入选市级非遗名录 闽清礼乐文化绽放新光彩》
乐享闽清
游作忠《苏轼与与闽清礼乐家陈旸的故事》
精彩视频推荐
●“乡”约闽清 | 梅溪桥东谢氏祖厝:古厝遗风 迎八方来客
●“乡”约闽清 | 三溪乡宝溪村:山水长卷中的古厝与乡愁